EGFR突变型肺腺癌(NSCLC)
国内外有关研究人员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多学科治疗及预后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下面就将最近的部分成果汇报如下:
一、肺癌的早期诊断:
1、定期检查身体:胸透、胸片仍是目前肺癌早期诊断的最有效的方法。现尚无准确、敏感的肿瘤标志物。
2.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让肿瘤的早期诊断出现了新的转机,利用检测外周血及痰中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改变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早期诊断。ras基因家族、erb-B族癌基因;p53抑癌基因;第3、6、9条染色体上的微卫星位点。英国的Abrendt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检测K-ras基因、突变的p53基因以及15个敏感的微卫星点,结果明显提高了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美国的Sozzi等则报道了血浆中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结果43%的临床1期及45%的肿瘤最大直径小于2cm的患者血浆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NSCLC早期诊断的检出率。总之,目前的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技术含量高、费用昂贵,难以普及。
二、肺癌的多学科治疗原则:
肿瘤多学科治疗的定义是:根据病人的机体状、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和发展趋向,合理地有计划地综合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和病人的生活质量。肺癌的综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已为学术界公认。
(一)NSCLC的综合治疗
对于NSCLC的综合治疗多年来也有不少报道,但成功的经验不多。对于T1、T2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65-83%。上海胸科医院廖美琳报道术后+化疗或放疗与术后不进行放化疗,两者无显著差异。目前的重点是如何提搞二、三期病人的治愈率。
·NSCLC占肺癌80%
·NSCLC的临床生物学特点:1.恶性程度较低,局部发展慢,有微转移威胁,腺癌常规小病灶大转移。2.倍增时间(DT):sq - 92天,ad - 168天。3.是一个兼有局部和全身性疾病。4.对化疗敏感性较差:耐药性;异质性(尤其是复发和难治性NSCLC)
·个体化差异
·化疗
·1.概述:70年代:化疗RR仅10%左右。
80年代:联合化疗,RR有所提高,但生存率未改变。
90年代:以铂类为主的药物产生,联合化疗RR上升为40%,生存率提高。
·异质性-对化疗不敏感,当肿瘤中敏感的癌细胞被杀灭后,异质性癌细胞被反馈刺激而大量增殖,导致治疗失败。
·耐药性
·化疗方案
·联合化疗优于最佳支持治疗
·1989年第三届国际肺癌会议
·MVP - RR40%
·NIP - RR60%一年生存率64%
·常用联合方案:
·MVP、NIP、MAP、IVP、EP、NP、TP、GP
·四期:无手术指征,以化疗为主,除PD外应坚持两个周期同方案化疗后评价,并观察一个月后再确认疗效。
·辅助化疗:手术,放弃后的化疗
·目的:杀伤局部残留及存在全血管,淋巴管的微转移灶。手术后除I期外均主张辅助化疗,在术后2-4周内进行,一般为2-6周期,化疗方案同前。
·诱导化疗(新辅助化疗):
·不可手术切除的NSCLC(3期),给予化疗 - 缩小原发灶,消灭微转移,有利于手术和放疗。2-3周期为宜,同时给予支持治疗。
·手术治疗:
·是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能适合手术的仅20%-30%,指征:无明显胸内器官侵犯及远道转移的1、2期患者,部分3期估计可能全部切除者,或诱导化疗后有指征者。
·影响治疗成败的关键:
·1.NSCLC存在微转移灶,远道转移常发生在6个月-2年,手术后化疗。
·2.手术方式是影响预后的关键。
·手术规范:手术动作要轻柔,勿挤压,以叶切为主;打开纵隔,沿站取出肉眼可见淋巴结。
·放射治疗:是NSCLC另一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化疗+放疗可增加疗效。
·生物治疗:适用于-NSCLC治疗结束后无病期,时间6个月-2年。
优于80%的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而失去手术机会。所以化疗在NSCLC的治疗中是无可取代的,但多药耐药的出现令人沮丧,以致目前NSCLC的联合化疗有效率仅14%-40%。肿瘤对化疗的先天耐药及获得性耐药仍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所以研究和攻克多药耐药成为肿瘤工作者尤其是化疗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NSCLC与SCLC的耐药机制有差异,且化疗药物又分为MDR类和非MDR类,肺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又不一致,故其耐药机制较复杂。以下是近几年来的研究进展。
(1)、多药耐药基因及编码的P-糖蛋白多药耐药基因编码一种分子量为170KDa的P-糖蛋白,该蛋白位于胞膜上,通过将化疗药物排出胞外而导致耐药发生。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MDR1与NSCLC耐药有关。
(2)、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及其编码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编码一种分子量为190KDa的ATP结合盒式载体蛋白。该蛋白也位于胞膜上,功能尚不清楚,但研究发现肿瘤MRP基因表达 增高与细胞对ADM、VP-16、VDS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明显相关。
(3)、耐药蛋白基因及其编码的肺耐药蛋白,LRP编码一种分子量为110KDa的穹隆蛋白,该蛋白通过调节囊泡和核质的药物转运,将化疗药物储存于囊泡,从而导致耐药发生。
(4)、拓扑异构酶含量及活性的改变,DNA拓扑异构酶是真核细胞生存必不可少的核酶。抗瘤药物可促进拓扑异构酶介导的DNA断裂,并进一步激活致死性蛋白酶的表达。如果拓扑异构酶减少则使抗瘤药失去靶点而出现耐药。
(5)、谷胱苷肽S转移酶π(GSH)及金属硫蛋白(MT),谷胱苷肽S转移酶π(GSH)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分为α
、μ
、π三类,对生物细胞起保护作用。研究发现该酶增高与NSCLC及SCLC耐药密切相关,主要为DDP耐药。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MT)是真核细胞内主要的蛋白肽,存在于正常和恶性细胞的胞液与胞核中,可与一系列重金属结合并在重金属的解毒和维持胞内环境的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某些化疗药物可诱导其合成,而MT可保护细胞对抗与DNA结合的药物的损伤。
目前对泰素的耐药机制也正在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解决的办法:拮抗剂的应用,北京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采用异搏定360mg/d,三苯氧胺60-120mg/d治疗81例难治性NSCLC,结果疗效明显提高;多要耐药的基因治疗及药物敏感基因治疗正在研究中。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分步骤攻克这一科学的难题。